脾中寒者,心内饥,阅下条言此详申荣卫中焦之证也。若脉数有力,不大便而恶水,热在于阴,故六、七日后必便血也。
此详申首条,两胠疼痛属寒之义也。风湿相搏,一身尽痛,法当从汗而解,而汗亦不可失其宜也。
徐彬曰:凡病邪能出阳为浅,故生;闭阴不出为深,故死,非止一病,百病皆然。当是「阳气微,脾中寒者心内饥」,阅下条言胃气有余自知,当改之。
缘素为客邪所据,本藏之气,已失其守,尚赖中州胃气为主,即有表邪,不可发汗,恐胃中之气液两伤,本藏失养,则所不胜之邪,因而同病也。此胃强脾弱,所以虽能食而不能消化也,故使吞酸而噫,食卒不方有执曰:阳气以胃中之阳气言,不足则不能化谷;胃气以胃中之谷气言,有余言有宿食也。
肺痈尚未成脓实邪也,故以葶苈之剂泻之;今已溃后虚邪也,故以桔梗之苦,甘草之甘,解肺毒排痈脓也。上焦胃上口也,中焦脾也,脾善噫,脾不和,则食息迫逆于胃口而为噫也。
立夏得洪大脉,是得其时脉故也方有执曰:此言脉得应时而王,则病有当解之时,举夏以例其余,示人推仿之意。 息者,一呼一吸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