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浮为阳盛,法当无汗,而反汗出如流珠,是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,绝汗出矣。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气因和,身不大便属阳明,然胁下硬满而呕,尚在少阳部。
热虽发于表,为虚阳,寒反据于里,是真阴矣。火曰炎上,又火空则发,得石脂以涩肠,可以遂其炎上之性矣。
此微结与阳微结不同。 发热不恶寒,是阳明病。
发热恶寒,寒为在表;渴欲饮水,热为在里。其始则同,其终则异,何也?
四物皆苦寒除湿胜热之品也。 弦者是邪气实,不失为下证,故生;涩者是正气虚,不可更下,故死。
然倍半夏而去生姜,稍变柴胡半表之治,推重少阳半里之意耳。若误发之,则致漏汗恶风,四肢拘急,小便难等变证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