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二便为胃气之关锁而系一生元气之安危,此“下”之不可不察也。 引垂居外,谓明显开豁也。
故物之味苦者,由火气之所化。 阴虚则阳无所归而气浮于上,故上实下虚而涕泣俱出。
若脉绝不至,或一呼五六至者,皆脏气竭而命当尽也,故不必其形肉脱而真脏见也。胃司受纳水谷,而脾受其气以为运化,所以独受其浊,而为“清中之浊”也。
平旦者,木火王极而邪更甚,故死。 均谓之流,一盛一危,迥然有异。
今就暑病门中,先论暑症,虽有冒暑、伤暑、中暑、伏暑等名,不过略分轻重,其为阳邪则一也,其因暑而贪凉受风者便是伤风,因暑而食冷受寒者便是伤寒,但与冬月之伤风、伤寒治法不同。此脉候上下之事也。
大言周遭之数,径言直过之数。清阳出上窍,而有阳中之阴阳;浊阴出下窍,而有阴中之清浊。